江苏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10:51:07   浏览:88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实施办法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富余职工是指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按照先进合理的定员定额要求,核编多余的人员,以及虽然在编制定员以内,但因技术业务、劳动态度等原因,难以完成生产工作任务,而未被择优上岗的人员。

  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不列人富余职工范围。

  第三条 安置富余职工,应当遵循企业自行安置为主,社会帮助安置为辅,保障富余职工基本生活的原则。

  第四条 企业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从事生产、服务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企业,创办初期资金确有困难的,银行应当在贷款方面给予扶持。职工待业保险基金在保证待业职工基本生活和再就业服务所需资金的前提下,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安排部分待业保险基金通过贷款贴息,对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从事第三产业的独立核算企业予以支持。对为安置富余职工而兴办的第三产业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在税收上给予扶持。

  第五条 企业开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应当承担安置本企业富余职工的任务。开办初期,企业应当按照扶而不包的原则,在资金、场地、原材料、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给予支持,并按国家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办理相应手续。

  第六条 各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的管理。

  第七条 企业可以对富余职工实行待岗和转业培训,待岗和培训期间的工资待遇由企业自行确定,但不得低于本人原标准工资的75%。企业组织富余职工开展转岗培训经费确有困难的,经同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从待业保险基金的转业训练费中予以适当支持。

  第八条 企业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报企业主管部门备案,可以给富余职工实行有期限的放假;放假最长不得超过两年。放假期间,由企业发放生活费,生活费的标准不得低于本人原标准工资的70%。

  孕期或者哺乳期的女职工,放假期间(不含产假)发给的生活费标准,不得低于本人原标准工资的80%。

  第九条 职工距退休年龄不到5年的,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实行离岗休养。离岗休养期间,企业应当参照退休费发放标准发给其生活费。企业和离岗休养的职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徼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待职工本人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第十条 企业应当鼓励富余职工自行联系单位调动或进入劳动力市场交流,引导富余职工到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就业。国有企业职工调动或安排到城镇集体企业或乡镇企业的,调入职工的企业和职工本人应当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龄可连续计算。

  第十一条 企业可根据富余职工的特长,在本市、县范围内帮助联系接收单位,调动或组织支援、借给用人单位,职工应当服从组织安排。职工支援、借用到用人单位期间,其工资、奖金、劳保福利等,均由用人单位和原单位协商确定。在支援、借用期间,如本人要求,双方单位同意,可正式办理调动手续。

  第十二条 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富余职工中原固定职工可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停薪留职时间不得超过两年。停薪留职期间,企业和职工应当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企业向社会保险机构交纳的部分由职工本人承担,对不按期缴纳情节严重的,企业可按自动离职处理。

  第十三条 富余职工申请辞职的,经企业批准,可办理辞职手续。对经批准辞职的富余职工,由企业发给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其标准按其工龄长短确定,工龄每满1年,发给本人1个月的标准工资但最高不超过6个月的标准工资。对未经批准擅自离职的,企业可根据法定程序作除名处理。

  第十四条 各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应当做好富余职工的余缺调剂工作。及时掌握关提供余缺信息,为余缺双方服务。新扩建企业需要新增工人或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时,一般按照先调剂、后招收的原则,通过劳动力市场从其他企业富余职工中挑选,如不能满足需要时,再从社会上招收。

  第十五条 富余职工由企业安置和调剂确有困难到社会待业的,参加待业保险企业的职工在待业期间享受待业救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待业职工的组织管理,采取转业训练、生产自救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措施,促进其再就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

云南省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66号


《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已经2011年3月25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秦光荣

二○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云南省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规定


第一条 为了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规范农民工工资支付行为,维护农民工获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适用本规定。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依照本规定执行。

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其他劳动者,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职责负责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的监督管理工作。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协同有关部门负责建设领域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工商、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机构为被拖欠或者克扣工资的农民工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公安机关负责及时妥善处理因拖欠或者克扣、逃避支付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社会治安事件。

监察机关负责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履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职责情况实施监察。

工会依法维护农民工按时足额获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对与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有关的事项进行监督。

第五条 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明确工资的支付标准、支付时间、支付方式及双方约定的其他工资支付事项。工资的支付标准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工资支付日遇法定节假日或者休息日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法定节假日或者休息日前支付工资。工资支付日跨春节假期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春节放假前结清并支付应付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与农民工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一次结清并足额支付给农民工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的工资和相关费用。

第六条 农民工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形式支付。

用人单位不得以实物或者有价证券等抵付农民工工资,不得要求农民工在指定场所或者以指定方式消费抵付工资。

第七条 用人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应当编制实名工资支付表,如实记录支付单位、支付时间、支付对象、支付明细项目和金额、扣除明细项目和金额等事项。

工资支付表保存2年以上备查。农民工有权查询本人的工资支付记录,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查询人提供相关资料。

第八条 建设领域用人单位在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前,应当在建设工程所在地银行或者建设工程主管部门指定银行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工资准备金账户,将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的工程款中不低于10%的资金预存入工资准备金账户,并向银行书面承诺该账户资金只能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挪作他用。银行负责对工资准备金账户的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稽核和检查。

建设领域用人单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后,具备条件的应当及时到农民工工资准备金账户开户银行为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的农民工办理个人工资账户,与银行签订工资委托发放协议,由银行按月代用人单位发放农民工工资。

农民工工资准备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和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在其所在地银行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并负责监督管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专项用于支付被拖欠或者被克扣的农民工工资。

第十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前,应当按照施工合同约定工程款预算的3%向建设工程所在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存入工资保证金。建设工程工期超过1年的,可以按照年度工程款预算的3%存入工资保证金。

建设单位自交存工资保证金之日起1年内未发生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证明减半交存工资保证金;连续2年减半交存的,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证明免交工资保证金。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办理施工许可或者开工报告手续时,应当提交银行出具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交存凭证和建设领域用人单位的农民工工资准备金预存证明。未按照要求提交的,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主管部门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不得批准开工报告。

第十二条 非建设领域用人单位发生过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经查证属实的,除依法承担拖欠或者克扣工资行为的法律责任外,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其在5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单位全部农民工1个月的工资总额向当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存入工资保证金;1年内发生2次以上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按照本单位全部农民工2个月的工资总额存入工资保证金。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发生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被责令限期支付而逾期未支付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使用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予以支付,并通知建设单位或者用人单位在10个工作日内补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

第十四条 建设领域工程项目竣工通过验收并已结清和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的,非建设领域用人单位在存入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后1年内未再次发生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建设单位或者用人单位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证明,向银行取回工资保证金本息。

第十五条 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省财政等部门和人民银行另行制定。

第十六条 州(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周转金。在发生用人单位确无能力支付、逃避支付农民工工资等情况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时,及时动用应急周转金,先行垫付用人单位拖欠的农民工工资。

垫付农民工工资动用的应急周转金本息应当依法予以追偿。

第十七条 建设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当对建设工程各环节的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履行监控义务,对所承包建设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负总责。

因建设工程总承包企业违反规定将建设工程发包、分包给不具备资质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由建设工程总承包企业承担清偿被拖欠或者被克扣的农民工工资的连带责任。

第十八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发展改革、财政、工商、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铁路、水利、电力等部门和公安、监察机关及工会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公布受理电话、网站等信息,依法接受对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举报和投诉。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都有权举报,农民工认为用人单位拖欠或者克扣其工资的有权投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依法及时核实处理或者会同有关部门核实处理。

第十九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应当将发生重大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行为的用人单位列为不良信用单位,记入信用档案,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和新开工项目施工许可等进行限制。具体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省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农民工比较集中和有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记录的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进行重点监控,建立预警机制,发现拖欠或者克扣、逃避支付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农民工工资等行为时,应当及时立案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对可能引发社会治安事件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通报,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工资支付规定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和工会以及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机构,可以依法支持和帮助被拖欠或者被克扣工资的农民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者非建设领域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未在规定期限内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账户存入、补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其增存1%工程款或者1个月工资总额的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拒不改正或者拒不履行增存工资保证金处理决定的,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建设领域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不预存或者不足额预存农民工工资准备金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三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由监察机关实施行政问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本规定第十一条要求的建设工程颁发施工许可证或者批准开工报告的;

(二)因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拖欠工程款导致拖欠或者克扣农民工工资而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的;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形的。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农民工,是指本人户口登记在农村并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本规定所称建设领域,是指从事建筑、交通、铁路、水利、电力等建设工程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的行业;所称非建设领域,是指上述行业以外从事制造、加工、采掘、环卫、家政、餐饮等活动的其他行业。

本规定所称建设领域用人单位,是指建设领域内与农民工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建设工程的总承包企业、施工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劳务派遣企业等用人单位;所称非建设领域用人单位,是指非建设领域内与农民工建立了劳动关系的各类用人单位。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关于印发《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广东省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关于印发《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穗编字〔2001〕141号

各区、县级市党委、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市委、市政府批准,现予印发。

广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

二○○一年八月九日 

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州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广州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穗字〔2001〕4号),广州市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广州市粮食局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入广州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挂广州市粮食局牌子)。不再保留中共广州市委计划工作委员会。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是市政府主管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工作部门。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的职能

1.将编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计划职能,交给市科学技术局。

2.将国土(土地、矿产)的规划、计划、协调职能,交给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3.将市机电设备进口办公室的职能,交给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

4.将市技术改造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职能,交给市经济委员会。

5.将调节资金会计核算工作,交给市财政局。

6.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资格审核职能交给市商业局。

(二)划入的职能

1.原市粮食局承担的行政职能。

2.原市人民政府汽车工业办公室负责的汽车工业发展规划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从偏重于推动经济发展转向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从主要关注国有经济发展转向引导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习惯于行政审批转向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工作重心进一步转向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经济监测预测和经济调节、重大项目管理以及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

2.将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从指令性指标转变为指导性和预测性指标;将一般的工业、农业、商业和运输生产指标改变为预测性指标。

3.将重点项目管理由直接具体管理为主转变为加强稽察、搞好协调和服务。

4.将毕业生的就业安排转变为主要由市场调节配置。

5.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解除与所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再直接管理所属企业。

(四)增加的职能

1.负责市国防动员的组织协调和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2.负责市重大项目稽察和工程质量稽察工作;对重大项目建设进程中的工程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概算的控制进行监督检查。

3.负责指导、协调全市招标投标工作。

4.负责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管理地方金融机构。

(五)清理行政审批事项

1.保留审批的事项:(1)市属单位限额以下基本建设项目、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3000万美元以下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3)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4)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的使用;(5)对外投资项目;(6)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于教育设施、社区服务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2.保留核准的事项:(1)按规定权限办理基本建设项目设备进口免税的确认手续;(2)固定资产投资许可证;(3)市属商业网点配套建设费使用安排;(4)粮食批发许可证。

3.保留审核的事项:(1)市属单位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高新产业技术发展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上报3000万美元以上和限制类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以及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3)土地出让金中有关返还、缓交和使用事项;(4)地方企业债券发行计划;(5)市重要商品储备计划和费用补贴;(6)汽车工业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7)汽车工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限制类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4.合并的事项: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重大科技攻关和工业性试验项目)。限额以下项目合并到“市属单位限额以下基本建设项目、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限额以上项目合并到“市属单位限额以上基本建设项目、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5.转移的事项:废旧金属经营资格,转移至市商业局审批。

6.取消的事项:(1)广州地区本市生源普通高校、中专、中技毕业生就业计划;(2)市级机关干部和教师住宅建设项目征地、建房(含安居房)、分房、资金借、还、使用及审核建设税费;(3)市属市场建设贷款贴息;(4)广州地铁外汇资金有偿使用。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协调、衔接和平衡各主要待业的发展规划及相关的政策措施;负责社会总供求等重要经济总量和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提出产业发展导向意见,引导、促进全市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负责汇总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全市经济发展进行监测、预测、预警,检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负责信息发布。

(三)参与编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储备计划,研究、分析市场供求情况,指导、监督重要商品的政府订货和储备工作;组织编制全市市场建设规划,研究提出运用经济杠杆建设和发展市场的政策建议,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价格改革和物价调控工作。

(四)提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组织规划重大项目的布局,按分工参与市重点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审核上报属于国家和省审批权限的建设项目;按规定权限审批限额以下建设项目;负责有关部门上报国家审批的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会签;安排市统筹投资(含市本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组织、开展重大项目稽察工作;指导、协调招标投标工作。

(五)负责科学技术、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提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政策,协调解决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负责编制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管理地方金融机构,引导和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协同有关部门防范和化解广州地区金融风险,推进广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七)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发展战略、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监测和分析利用国外资金的状况;负责管理全市外债,提出市借用外债的使用方向和重点。

(八)组织编制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协调、衔接城建、交通、通信、能源、生态环境等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关工作。

(九)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粮食调控、总量平衡、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制定储备计划,保证军需民食。

(十)研究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指导区、县级市制订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区、县级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十一)根据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研究提出我市的实施意见;参与有关法规、规章的起草和协调实施。

(十二)负责市国防动员的组织协调和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三)承办市政府和上级发展计划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设16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

负责协助委领导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督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事项;负责文电处理、秘书事务、政务信息、办公自动化、会议组织、保密档案、对外接待、安全保卫、信访及资料室等工作;负责机关财务、资产管理等后勤工作;组织基层评议机关活动。

(二)规划发展处

负责研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重大方针政策、中长期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等建议;汇总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及第三产业等主要产业发展规划,协调各专项规划,跟踪分析与组织协调中长期规划的实施;研究提出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意见,按规定权限对符合《当前国家重点鼓励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的基建项目进口设备免税进行确认;参与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组织推进全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国民经济综合处

负责汇总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提出年度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目标和政策,检查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负责年度计划方法及指标体系的修订、完善;定期分析经济形势,对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测,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提出综合调控政策建议;发布季度、年度经济预测分析报告;负责重要综合经济信息、新闻的统一发布和解释;负责计划志修志工作。

(四)政策法规处

负责研究制订各项综合经济政策;组织、参与、协调相关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起草;参与制订全市经济、社会领域的重大改革方案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措施,负责本委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国际经济、国内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变化对广州经济的影响;组织开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组织草拟委内重要报告;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负责本委行政复议工作。

(五)投资处、国外资金利用处(合署办公,挂广州市招标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

负责研究提出投资政策、措施及改革方案,合理引导社会投资;编制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提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结构和资金平衡意见;组织规划重大项目布局;组织编制重点建设项目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按分工参与重点项目初步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平衡、安排市统筹投资项目和技改贷款贴息项目,筹措建设资金并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指导、监督国债资金使用;对基本建设项目提出审核或会签意见;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测,提出应对措施;负责市招标投标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利用外资的发展战略、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提出利用外资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研究提出外商直接投资和全市在境外投资的总量和方向,对外商投资项目、境外投资重大项目和利用国外贷款项目提出审核意见,按规定权限发放外商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进口设备免税确认书;对全市外债进行全口径的监测预测。

(六)工业发展处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工业发展战略和结构调整目标,组织编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以及汽车等支柱产业专项规划,提出实施意见;编制年度工作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协调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对全市工业发展情况进行监测预测,提出应对措施;研究能源供求平衡状况,预测能源供求趋势,编制能源发展规划,制订能源发展政策,组织、协调全市节能工作,布局电力建设项目;对工业、能源生产和节能项目提出审核意见,对需报国家审批的技术改造项目提出会签意见;研究并协调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工作;参与推进企业改革与发展以及区域合作等事项。

(七)贸易发展处

负责对国内外市场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分析,研究提出全市内外贸易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组织制订商品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和政策;提出全市重要商品调控政策;组织编报粮油等重要商品的进出口计划;拟订重要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商品和物资的政府订货和储备工作;协调推进重大流通设施项目建设,对流通领域基本建设项目和网点建设配套费的安排提出审核意见。

(八)社会发展处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政策,组织编制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卫生、社会保障、文化、旅游、社区建设等方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报告;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人口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农转非”、蓝印户口、非广州生源大中专、技工学校应届毕业生进入市区和高校、中专、技校、中小学校招生等专项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新建高、中等学校、政府投资的教育机构及其布局调整等事项;负责提出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总量与结构的调控意见;制定人口机械增长和城市化的政策;编制社会事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费用于教育设施、社区服务等公建配套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对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提出审核意见,协调推进社会事业重大项目建设;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及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制订推进社会事业产业化政策。

(九)农村经济发展处

负责研究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分析;衔接、平衡农业、林业、畜牧业、海洋与渔业、水利、气象和乡镇企业等发展规划和政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建设项目提出审核意见;协调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重大项目建设;负责安排耕地开发计划;组织年度计划的实施,协调、平衡农副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关系;指导县级市及有农业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与协调,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十)城市发展处

负责研究提出城建、交通、环境保护及住宅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协同编制广州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生态环境、港口开发、岸线利用建设规划;参与能源供求平衡情况的研究和能源输储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城建、交通、能源输储设施、环境治理、房地产开发等年度投资计划;对城建、交通、能源输储设施及环境治理建设项目提出审核意见;协调推进城建、交通、能源输储设施、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负责编制地铁资金计划,协调地铁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十一)高技术产业发展处

负责研究提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组织编制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环保等高技术产业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化发展项目年度计划。研究科技成果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提出审核意见;组织重大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研究开发,协调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和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的项目提出配套资金安排意见,参与技术创新资金的安排;组织研究高技术产业领域的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高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十二)经济调节处

负责研究分析全社会资金平衡状况及国家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在本市的执行情况,提出对策建议;参与市级财政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平衡协调;对市级财政预算和预算外资金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参与市财政性投资项目融资方案的研究;对地方企业债券发行提出审核意见;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价格改革方案和价格政策,参与拟订物价调控方案和年度计划预期目标;协调财政、物价等部门,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市场;负责广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调节资金、客运出租汽车经营权有偿使用资金、出租汽车发展资金、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的计划安排;负责全市土地收益的综合管理,编制土地收益分配计划;审核土地出让金返还、缓交和使用等事项。

(十三)粮食计划处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粮油调控和总量平衡的中长期规划和粮食流通年度计划;拟订粮油购销计划,提出粮油进口意见,参与协调省市间粮食余缺调剂;编制全市粮油储备计划,提出地方粮油储备规模和收储动用建议,负责全市各级储备粮油的监督管理;编制全市储备粮油仓储、加工等粮油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和粮油仓库维修、改造计划,并指导、监督实施;拟订全市粮油政策性补贴和信贷资金计划,确定市本级粮食风险基金的规模和使用范围,协调核定储备费用及其它财政性专项补贴资金范围和标准;汇编和综合上报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商品流通、仓储和粮食工业统计资料以及粮食财务报表;负责全市粮食流通调控、协调。

(十四)粮食管理处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和实施意见,组织拟订粮食流通、粮油经营管理和储备粮管理的政策、法规;研究提出储备粮购销价格政策和补贴的意见,参与粮油价格、粮油质量标准和检测的监督管理;制订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研究拟订社会粮食行业管理办法,核准粮食批发许可证;管理粮食行政性收费;负责安排军队和居民生活必需的粮食供应计划,承担票证、军供差价补贴的管理工作;拟订全市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的粮食供应应急措施以及灾区、水库移民、缺粮贫困地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等特殊情况下的粮食供应办法并组织实施。

(十五)人事处

负责机关干部职工的考核、培训、工资、考勤、外事、医疗、计划生育、人事档案、人事信访、机构编制、统计报表等工作;提出干部任免、调配、岗位交流的意见;指导直属单位人事工作,协助党组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指导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或参与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的考察、任免;负责本委干部职工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直属单位外事、职称改革和会计证管理;负责机关侨务、统战等工作。

(十六)监察室(机关党委办公室与其合署办公)

负责机关与指导直属单位的纪检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检查监督贯彻执行党纪党规及国家行政法规、条例的情况;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受理群众举报的有关违纪违法问题的来信来访;组织实施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党纪、政纪教育和执法监察;协助党组织中心组学习和管理监督党员领导干部;负责机关并指导直属单位的党建和发展党员工作;负责普法、党员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领导机关和指导直属单位的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

离退休干部管理处

贯彻中央、省和市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离退休干部阅读、学习文件和参加政治活动;负责离退休干部的医疗保健、生活福利、休养和用车等服务的安排;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离退休干部的丧葬和善后处理事宜;负责对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并转发和传达有关文件;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有关离退休干部的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110名。其中主任(局长)1名,副主任(副局长)4名,纪检组组长1名;正副处长(主任)36名。

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11名。

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7名。其中离退休干部管理处正副处长2名。

五、其他事项

(一)广州市地方金融工作办公室,为市副局级单位,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领导。负责制订全市金融业发展规划,管理地方金融机构,引导和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发展。该办配事业编制7名(人员经费由财政核拨),其中主任1名(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副主任2名(正处级)。

(二)广州市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为处级单位,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领导。负责对市政府出资的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以及投资概算的控制进行监督检查。该办配事业编制12名(人员经费由财政核拨),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2名。

(三)广州市经济动员办公室,与市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合署,为处级单位,由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管理。承担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交办的有关工作。该办配事业编制4名(人员经费由财政核拨),其中主任1名。